南宅青年/僻靜老屋的華麗轉身_後大學生時期的最終冒險

文 / 王士齊

大四下學期,正常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個學期,我跟夥伴們開始了老屋共生實驗 _ 南宅青年

09460030
南宅青年/僻靜老屋的華麗轉身_後大學生時期的最終冒險

大學時期,照理說跟生活最有關係的場域就是宿舍了。

但是台灣的學生宿舍,就跟台灣的教育制度一樣,單調且無聊,常常只是學生睡個覺,頂多加上 K 書的地方;

但是在歐美地區,學生宿舍卻是一個自主打造、經營人生的地方。

歐美地區的學生宿舍有幾個優點,包含在宿舍學習生活品質,為生活產業打底宿舍中累積的跨領域友誼,是一輩子的無價資產;宿舍中的分享傳承,幫助青年了解未來生涯可能。

例如在北歐的芬蘭,獨有的學生住屋 (Student Housing) 制度,讓學生可以自由規劃生活場域。

Consigli_DCC_Conklin_13.jpg
在歐美地區,學生宿舍是一個自主打造、經營人生的地方。

回到我們生活的台灣。

每年夏天,炙熱的艷陽下,一批一批的社會新鮮人穿著學士服走出校園。

比如說小明,上個月剛畢業,就跟許多台灣的大學生一樣,對未來迷茫、找不到方向。

經過四年制式化的課堂教育,

我們發現台灣青年有兩個普遍現象,就是充滿著焦慮感以及麻痺感

而這種焦慮感和麻痺感是來自於世代、教育跟社會環境變遷造成的問題。

台灣青年面對低薪、高工時、高房價的世代問題所衍生的生存焦慮,以及教育體制推崇升學主義,缺乏自我探索機會導致的迷茫不安與麻痺於社會的期望。

而這個高速變動的數位時代更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冷漠,居住型態與網路讓我們在一起卻孤獨。

面對這樣的青年困境,我們想用透過共居生活,邀請青年住進不同的故事裡,也住進一個可能的解方裡。

這個世代在成長過程中,不管在教育上、文化上、人際上都產生嚴重的斷裂和被動

而這些潛伏的問題,會在失去家長管教、庇護的大學生活裡浮上檯面。

 

所以,我們想創造的是一種空間,讓徬徨的青年在大學時代,能夠抽離原有的慣性

重新找到自己對生活方式的詮釋,奪回對未來的主導能力

南宅青年,是一個以居住為主軸的青年行動基地。

入住流程-01.jpg

我們將團隊定位在負責前期改裝與營運的社會企業,第一棟作為管理團隊基地,之後的每一棟空間都將成立一個共同居住合作社,建立參與表決機制,未來希望南宅青年能成為共居合作社的推手。

粉3.png

在青年世代的躁動中,人際社群和自我定位是尤其嚴重的兩個問題。

南宅青年設計的不僅僅是一個居住和辦活動的空間,更是一套從生活實踐創造個體自我價值的教育過程。

我們預計規劃的對外活動類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技能導向,補闕青年世代在生命經驗斷裂下普遍缺乏的實作能力和社會力,以交流會、工作坊為主軸;一種為土地導向偏重人際經營,並重構青年世代成長背景中被抽離的地方性與土地認同,以社造、田調為主軸

其他例如南宅青年共食,大約每個月一次,住戶輪流舉辦,由主辦人設定主題,並帶自己的朋友來共食聚會。

參與者設定每個人準備一道料理,熟食或備材到南宅青年烹煮,並且每次一同邀請社區內新移民家庭一同參加,交流料理。

南宅青年午後電影院則大約三周一次,由住戶提案並票選電影,租借公播版放映。

我們希望此一「文化設計行動」能符合社會創新的精神讓老屋再造活化,本身也成為改變社會的契機。

飛鼠封.png

南宅青年的文化設計行動大致上有幾個目標:

一、弱勢、新移民之子教育

南宅青年所處的社區有一座開元國小根據我們的調查開元國小有將近4成的學生是由新移民的小孩所組成。

透過文化交流活動搭配其國家的時事與重要節慶訂定不同主題我們希望可以幫助開元國小學生的媽媽們認識與融入在地文化同時也分享自身的文化用有趣且互動性的活動建立一個新移民與台灣友善交流的場域。

新移民之子擁有兩個國家的血液卻也成為了兩個國家的異鄉人容易變成文化的浮萍漂流不定。而在台生長的新移民小孩也容易遺忘了另外一國家的母語南宅青年不只希望讓這些新移民之子更容易地融入台灣這片土地同時也建立起其對海外故土的認同感透過舉辦語言交換學習小教室讓其故鄉的語言得以延續傳承。

二、青年生活技能與美感的培養

台灣的學生宿舍就跟台灣的教育制度一樣單調且無聊常常只是學生睡覺、唸書的地方而在校外租屋的學生儘管與一群人合租一個空間但卻是各自生活、不相往來。

但是在歐美學生宿舍卻是一個自主打造與經營人生的地方,也因此我們想設計透過才藝、故事、食物的交換共享的不只是空間,而是彼此生命中積累的青澀或飽滿。

不論是個別專擅的才能果實或家鄉菜餚我們邀請青年住進不同的故事裡也住進一個可能的解方裡。

讓徬徨的青年在大學時代能夠抽離原有的慣性重新找到自己對生活方式的詮釋奪回對未來的主導能力。

 

三、青銀共居社區

南宅青年所處的社區是一個老年人口居多而青壯年不足的地方在老屋欣力等文化經營的部分如何不只是留下一幢老屋而失去了其歷史的脈絡與當地的連結南宅青年希望透過耆老訪談讓老人用口述歷史的方式來傳遞這個社區的故事讓生活日趨單調的老人們有一群談話的對而我們也得以自然而然的與長輩開展情誼使得青銀兩代的關係不會隨著世代的隔閡而冷落

就某個角度而言,我們維持社區老化的狀態不勉強以青年回流為主軸而是以鄰里長為媒介結合社區老人與大學生定期舉辦主題式的青銀交流活動透過興趣媒合共同學習與技藝交換讓年輕人的創意思維與長輩的經驗傳承激盪出新的火花。讓長輩感到被需要及歸屬感學子則能藉由長輩的經驗傳承達到世代交流共融。

四、驛站共食交流

對於年輕人而言,自行煮食往往是困難的除了外食比例高獨食情況也盛。南宅青年認為唯有透過「共食」從設計菜單、採買食材、烹煮料理到介紹菜餚等一系列的活動可以讓我們從食物的來源所指涉的經濟、勞動力、成本、物流與文化的多元性等認識進而學習人本的關懷與同理。

再從食物的烹煮過程了解我們的味蕾如何被過度加工的食品綁架同時也了解為何英國知名主廚Jamie Oliver所推動的食物革命如此重要重新學習簡單卻重要的烹飪技巧讓我們大學生認識基本的食物文化知識並且有能力烹飪出自己理想中的食物塑造出心目中理想的生活。

現代的食物系統彷彿是一個龐大的犯罪結構不僅破壞生態多樣性及社會與人際關連也讓我們學會冷漠因為慣於忽視我們選擇不要看見傷痕累累的環境生態和奄奄一息的傳統文化更聽不見基層生產者被剝削的哀嚎。

唯有透過共食當我們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在每天吃進嘴裡的食物我們才有可能把注意裡擺回其背後的價值與信仰而不是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中不斷追求快速、低價與便利如此長久以來反而被自己所追求的便利囚禁生活、飲食和背後傳承的文化價值都將消逝。

LOGO.png

這場最終冒險,將會是由數個行動所串接起的共生運動所推展。
我們以空間改造社群活動青年自治在地深化四個行動來打破麻痺、化解焦慮。

南宅青年海報

首先,空間改造的部分,我們希望能設計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透過青年自主定義空間,進而讓青年掌握生命自主的能力

透過青年規劃自己的生活場域,讓空間產生意義,成為地方。參與式設計與共同創造生活器物,共同組床、合力改造自己的家,讓空間改裝的過程更增添了日後共居成員的深刻連結。對外營運使公共空間不再只是室友的私人交際場域,而是真正打破傳統租賃觀念,逐步往真正的共享靠攏。

我們讓公共空間成為青年開放聚會的場所,以一杯酒或調飲,陪伴青年度過漫漫長夜前的混沌與不安。社群活動的部分,透過才藝、故事、食物的交換,共享的不只是空間,而是彼此生命中積累的青澀或飽滿。

不論是個別專擅的才能果實或家鄉菜餚,我們邀請所有宅青,一起,住進我們的故事裡。參與、開放、共識,是我們實踐青年自治的原則,透過南宅青年大會來維繫老屋共生實驗的航向,小至垃圾處理、大至管理團隊的委託,都在住戶公約為主、南宅青年大會為輔的航線上前進。

在地深化的部分,我們希望能藉由南宅青年的進駐,帶動跨族群跨世代的理解,締造社區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論是社區裡的東南亞移民之子、獨居長者,都是我們期待跨越藩籬的彼岸,我們希望能以老屋保存為點,文史田調為線,地方創生為面,深化南宅青年的在地意義。

硬體上,我們選擇文資保存較被忽略的非商業地帶老屋作為我們的共居空間。老屋除了租金低廉降低進入門檻以外,獨棟透天的空間特性更讓空間的整體性得以凸顯,有別於台北的共居空間以公寓為主,空間較為破碎,獨棟老屋除了能更有效地進行社群經營之外,也能產生地標上的辨識度。

軟體上,我們招募多元特質的室友,除了異質性,我們更希望營造一種共享的價值,並讓一樓公共空間成為對外營運的流動場所,這能增進社群的多元性與交流度,此外,透過不同社群活動的執行,對外納入會員的機制,能讓非老屋居民的青年也能透過參與社群活動成為南宅青年的會員。

我們希望有朝一日,這座島嶼上的每個城市,都能以共同居住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契機,並為青年開拓一條出路。

 

南宅青年,一場1990s的共生運動。

發表留言